【香港數據中心是甚麼?為甚麼將會納入能源審核名單?】

【香港數據中心是甚麼?為甚麼將會納入能源審核名單?】

香港數據中心的定義與戰略定位

香港政府在能源審核的修訂中提出將數據中心納入能源審核名單,作為亞洲第二大數據中心市場(戴德梁行 2023 年報告),香港的數據中心是指佈局於新界、葵涌、將軍澳等區域的高密度信息基礎設施,通過龐大的伺服器集群與網絡設備,實現數據的存儲、處理與傳輸,這些設施往往具備 Tier III 以上的國際標準,如中國聯通將軍澳智・雲數據中心不僅符合 Uptime Tier III 設計,更憑藉雙路獨立市電與 13 個 PoP 節點,成為連接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轉換站」。從空間分佈看,香港數據中心呈現「核心樞紐 + 專業集群」特徵,如黃竹坑、葵涌等地的工業大廈經改造後,形成服務於金融機構的高密度機房(如 BDX 數據中心服務港交所等客戶);將軍澳科技園則因海纜登陸站優勢,匯聚聯通、新世界電訊等超大型設施,其中新世界電訊機房憑藉 15 年網絡商經驗,成為華南與華北數據傳輸的「雙線」樞紐,這種佈局既依託香港 99.995% 的電網可靠性(中電控股數據),又緊扣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門戶」的戰略定位。

數據中心的多元功能與能源依賴

香港數據中心的功能體系可拆解為三層架構:

1. 金融數據處理核心
服務於港交所、跨國銀行等機構的實時交易系統,例如 BDX 數據中心為金融客戶提供低延遲數據傳輸,其機櫃電力配置高達 2200VA / 架,確保外匯、股票交易的毫秒級響應。這種高可靠性需求直接反映在能源消耗上 —— 為維持恆溫恆濕環境,新世界電訊機房配備意大利 Hiross 水冷空調,單平方米製冷量超過 600 大卡,佔其總能耗的 40% 以上。

2. 雲服務與算力中樞
作為騰訊、阿里等企業的亞太節點,香港數據中心承載著區域性雲計算任務。以中國移動國際的環球網絡中心為例,其 20 萬台伺服器年耗電量達 1.2 億度,即便採用 AI 智能能效平台,仍需依賴 1600kW×2 的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備用電源。值得注意的是,隨著 AI 算力需求激增,香港科技大學 2025 年引入的液浸式冷卻系統雖將 PUE 降至 1.1 以下,但全港數據中心行業平均 PUE 仍達 1.55,意味著每 1kW 的 IT 設備運行,就伴隨 0.55kW 的冷卻與供電能耗。

3. 區域互聯關鍵節點
憑藉 12 條海底電纜系統(戴德梁行數據),香港數據中心成為內地與國際網絡的「轉換器」。例如聯通智・雲數據中心通過 6 條跨境網絡連接內地,其「算網安融合」模式不僅支撐企業跨區域數據交互,更因高密度算力需求,成為電力消耗的「尖峰負荷」,據歐盟 JRC 統計,包括數據中心在內的 ICT 行業碳排放已佔全球 2%,而香港五家上市 ICT 企業的年排放量高達 8700 萬噸,是本地總排放量的 2.5 倍。

政策驅動:納入能源審核的三重邏輯

政府推動數據中心納入能源審核,本質是應對「數字化與低碳化」的矛盾:

能耗規模的緊迫性

現有數據顯示,香港數據中心行業以 13.25% 的年複合成長率擴張(Mordor Intelligence 預測),而每萬平方米機房的年耗電量相當於 3 萬戶家庭的用電總和。中電控股 2024 年業績報告顯示,其正在北部都會區規劃電網升級,以滿足 AI 超算中心的「千瓦級」電力需求,這種需求若不加以審核,可能衝擊香港 2035 年「零碳能源佔比 60%-70%」的目標。

碳中和目標的強制性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明確要求 2035 年前碳排放較 2005 年減半,而數據中心作為「高耗能建築」,現階段僅 5% 採用可再生能源(CWR 報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因此建議修訂《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要求數據中心每 5 年進行一次能源審核(現行周期為 10 年),並公開 PUE 值等關鍵數據,這與英國 Virgin Media 數據中心通過審核實現 40% 能耗下降的經驗一致。

行業升級的引導性

能源審核機制並非單純限制,更旨在推動技術創新,如香港科技大學的液浸式冷卻技術,不僅將年碳排放減少 900 噸,還通過「冷卻能耗下降 80%」的示範效應,引導行業從「被動節能」轉向「主動設計」。

碳排放現狀:效率落差與結構性矛盾

香港數據中心的碳排問題呈現「技術落差」與「增長壓力」的雙重挑戰:

能效水平的分化
領先項目如聯通智・雲數據中心獲 LEED 金級認證,其 DCOM 智能運維系統實現設施可用率 100%;但行業整體仍處於「粗放階段」,傳統風冷系統佔比超 70%,導致冷卻能耗佔總能耗 40%(歐盟 JRC 標準)。對比之下,採用液浸技術的機房 PUE 可低至 1.1,相當於每服務 100 萬用戶,年減碳量達 4260 噸(中國移動國際數據)。

能源結構的制約
香港電力結構中煤電佔比雖從 2005 年的 50% 降至 2025 年的 10%,但數據中心作為「電力密集型」設施,其碳排放系數仍達 0.56kgCO₂/kWh(香港電力公司數據)。以五家 ICT 企業 8700 萬噸的年排放量推算,若全部採用綠電,需配套 2000 萬千瓦的風電裝機,相當於 4 個大亞灣核電站的裝機規模。隨著「北部都會區」與「數字絲綢之路」建設,香港數據中心規模預計 2030 年達到 56.5 億美元(Mordor Intelligence),屆時若不強化審核,其碳排放量可能超過交通運輸行業(現佔香港碳排放 20%)。

HK Energy Audit 能源審核服務

從「能源審核」到「綠色算力」的轉型路徑

將數據中心納入能源審核,實質是推動其從「高耗能設施」向「可持續基礎設施」的轉型,讓數據中心在支撐「智慧城市」的同時,成為「碳中和」目標的積極踐行者,而非碳排增長的驅動者,你可聯絡我們查詢 HK Energy Audit 能源審核服務,服務由香港註冊能源效益評核人負責,為你提供合規的能源審核外,同時亦能節省電費開支
返回網誌

HKEA 團隊資格:

1.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擁有超過13年的經驗,專注於能源性能優化。
2. 擁有註冊能源效益評核人(REA)資格,具備豐富的屋宇設備工程背景。
3. 專長於在樓宇系統中實施和優化能源效率措施。
4. 擁有廣泛技術和實踐知識的特許工程師。
5.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HKGBC)委員會成員,對行業標準和實踐作出貢獻。
6. 香港中文大學(CUHK)和香港大學(HKU)的客席講師,培育未來的行業領袖。
7. 積極參與公開演講,並在行業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8. 發表了多篇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論文和文章。
9. 在領導成功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和實現顯著的能源節約方面有著豐富的成功經驗。
10. 熱衷於推動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和持續改進。

聯絡我們